从学生干部到海洋经济点灯人——郑林冰的蓝色创业密码

2025-05-09来源:未知

序章:向海而生的初心

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有这样一位青年创业者,她以海洋为纸、创新为笔,书写着平潭渔村的崭新篇章。她是郑林冰,福州工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,也是“印象岚海”团队的创始人。从校园到渔村,从实验室到产业链,她的每一步都踏在乡村振兴的脉搏上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蓝色创业故事。

第一章 破晓:10余次踏浪调研

“平潭的浪,每道波纹都是商机。”郑林冰通过10余次实地调研,她敏锐地发现海鲜伴手礼市场的巨大潜力:简陋包装导致40%的运输损耗,而乡村旅游升级又催生了特色产品的需求。于是,她立下愿景——“让海洋馈赠突破地域限制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活力。

第二章 启航:从实验室到产业链

在产品创新的征程中,郑林冰协同麦鲜鱻海鲜干货商行产品研发负责人俞婷潜心钻研,成功攻克3大系列产品研发难题。他们以创新思维重塑传统海味,将其升级为集绝佳口感与深厚文化内涵于一体的精致伴手礼,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生。面对产能瓶颈,郑林冰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专业学生李迪携手合作,聚焦加工设备研发。通过反复试验与技术优化,成功打造出适配生产需求的设备,有效提升生产效率,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与此同时,郑林冰组建“印象岚海”核心团队,与麦鲜鱻海鲜干货商行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打造麦鲜鱻平潭特产体验馆。以150㎡的三维空间重构消费场景,AR技术让海洋文化“活起来”,实现文化振兴与产业增值的协同发展。

第三章 融合:校政企共绘蓝图

2025年3月,在学校创新实践体系的有力支撑下,郑林冰带领“印象岚海”团队以前瞻性战略思维,构建起“以校为基、政企协同”的创新发展模式,深度整合教育资源、产业需求与政策导向。同年5月正式落地渔屿村村景融合项目。该项目通过文旅IP孵化、特色产品开发等多维路径,实现品牌声量指数级增长与产品市场渗透率的显著提升,在激活乡村文旅经济的同时,也为校地协同发展打造出极具示范价值的实践样本,形成了教育赋能产业、产业反哺教学的双向赋能新格局。

第四章 征途:生态与文化共筑可持续未来

郑林冰及其团队2025年推出的海鲜产业数据可视化平台,构建起从养殖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数字闭环,在降低运输损耗的同时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。海洋文化AR展示系统则让每个产品成为平潭故事的传播载体,使“生态美”与“文化兴”相得益彰。这种“科技+文化+生态”的融合模式,正是乡村振兴“生态宜居”“乡风文明”要求的创新应答。

终章:弄潮儿的星辰大海

从学生干部到年营收超百万的企业创始人,郑林冰的办公室始终挂着那张被海水浸皱的调研地图。“真正的蓝海不在报表里,而在踏遍平潭的路上。”如今,“印象岚海”正用实践证明:新时代的弄潮儿,既能读懂浪花的语言,更懂得用科技书写海洋的新故事。

后记:浪潮永不息

“我们不是简单的带货者,而是海洋生态的重构者。”郑林冰的这句话,道出了她的初心与抱负这个从平潭浪涛中走出的女孩,正在带领团队用区块链、智能制造和美学设计,重塑中国海洋经济的DNA。她的故事,是当代青年与大海的双向奔赴。(作者:刘芷娴)